【緋色開箱】持續進化的日系美聲-final E3000C
文章目錄
前言
能有這篇文的誕生要感謝的人太多了,那就一樣先從感謝廠商開始吧!感謝這次能夠與final的台灣總代理世貨有限公司合作,來開箱這支即使在台推出兩年,在低價位紅海市場依舊佔有一席之地,討論度以及推薦度仍然居前的E3000C。
假如對於緋色所使用的器材有一些認識,應該會知道緋色算是日系聲的愛好者,自然也對一些日系廠牌有較多了解。
當中,緋色對於final近年所推出的耳機產品、品牌歷史的認識,應該是僅次於鐵三角、音茶樂這兩個品牌了。
那麼,這次就先讓緋色從final的品牌歷史,來介紹起吧!
淺談final歷史
final最早是以生產兩聲道發燒設備起家的,自1974年起,在創辦人高井金盛社長的堅持下,以純手工製作推出了包含喇叭、唱頭、前級、後級、甚至連電源供應器等都包含在內的一整套Hi-End產品解決方案。
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產品,莫過於一款以全鑽石切割製作的鑽石唱頭,在當年售價即高達50萬日幣!即便價格如此高昂,也還是售出了約200顆,足見其確實有獨到之處,才能讓買家心服買單。
直到2007年,世界最大的電子設備端子製造廠MOLEX成立了子公司S’NEXT,並且收購了final,使得final由原本的小型獨立HiFi設備工作室,轉型為耳機代工以及自有的耳機品牌,逐步邁向世界。
2009年,final開始推出耳機產品。為了與原先的家用Hi-End產品劃出區隔,故另外成立「Final Audio Design」(FAD)作為銷售耳機的品牌。
憑藉卓越的單體研發實力、金屬腔體工藝以及獨門的調音哲學,FAD推出了不少令人注目且聲音水平極高的作品,例如:
緋色舊愛的Heaven C
造型神似花瓶的Piano Forte系列(圖片取自final官網*註)
以單動鐵單體立足於市場的FI-BA-SS(圖片取自final官網*註)
第一支純鈦金屬3D列印耳道耳機的LAB I(圖片取自final官網*註)
金屬3D列印設計的開放式耳道耳機LAB II(圖片取自final官網*註)
這邊另外分享一個影片,是final所提供,有關LAB II的腔體外殼在列印時的樣子。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EPtC44aZPMQ
不過在2014年,MOLEX美國母公司被Koch industries收購,而高井社長身體健康也出了狀況,在交棒給現任社長細尾滿不久後就逝世了。
Koch買下MOLEX後,時值音響產業逐漸衰退的時期,而S’NEXT在集團內產值並不高,使得Koch有意結束掉S’NEXT及final的營運,然而S’NEXT的成員們並不想就這麼放棄辛苦打拼下來的品牌,決定集資將S’NEXT買了下來,成為獨立的公司,並將final與耳機品牌的FAD重新整併為現在的「final」單一品牌,展現出找回初心的理念。
上述提到的幾支都是面向發燒族群的產品,尤其金/銀花瓶的Piano Forte X/IX、LAB系列更是精品等級的高價產品,加上過往的兩聲道產品,著實很容易給人一種「final的東西就是貴」的刻板印象,但其實並不然—final也是很親民的。
S’NEXT脫離MOLEX獨立經營之後的同年,final在日本的Yodobashi Camera(日本的連鎖3C家電賣場)推出了組立活動,以旗下動鐵系列的入門型號Heaven II為原型,讓參加者透過現場親自組裝一隻耳機,了解一隻耳機其中的調音原理。
後來組立活動也慢慢地推廣到了海外,2016年,在香港之後台灣也引進了此項活動,緋色當時一得知有台北場的消息也手刀報名參加了。
點我看當時的活動心得:【緋色分享】自己的聲音自己調-FINAL DIY KIT 第八代目「TANE」組裝體驗活動感想
到了2017年,final推出了震撼市場的E系列產品,打頭陣的E2000及E3000甫推出就在市場上得到了高度的評價,就算過了兩年,這兩支在同價位中也還是在眾多燒友的推薦名單之一。
現在,就讓緋色來為大家詳細介紹這支扮演著承先啟後的角色,在創新的同時,也帶有過往final獨有特色的E3000。
*註:本文取自final官網之圖片,依官方規範僅限使用於SNS、個人博客以及評論。禁止在拍賣網站或購物網站如e-bay上使用這些圖片以介紹產品。
評測環境:
- 搭配設備:Hifiman Supermini / ASUS Zenfone 5Z(輔)
- 檔案格式:CD直轉FLAC / mora購入Hi-Res / Spotify(極致音質)
- 煲機狀況:約150小時
耳機性能整體評分@Hifiman Supermini
- 綜合表現:9 / 10 同價位高水平的好聲
- 低頻:9 / 10
- 中頻:8.5 / 10
- 高頻:9 / 10
- 解析:9 / 10
- 音場:8.5 / 10
- 音響性:9.5 / 10
- 樂器性:9 / 10
- 易驅度:8 / 10 手機直推表現較差 但上播放器的潛力大
- 三頻分佈(低/中/高):33%/35%/32%
參考曲目:
帰還
AKATSUKI
天使と悪魔のシンフォニア
評測正文:
開頭先來說明一下,E3000型號後面有無帶C的版本,最大的差異在於有沒有麥克風線控的設計,其餘基本是一樣的配置,端看個人需求選擇就好,聲音都是一樣的。
單體驅動形式為動圈的耳機,基本上都需要一定時間的使用(也就是所謂的Run in/煲機),普遍來說為100~150小時,聲音才會趨近於穩定。而E3000C依照原廠的敘述則是建議150~200小時。
不過這並不代表在達到建議的時間前都不適合聽,只是隨著Run的時間越長,聲音會越來越好而已。
這次並不是緋色第一次接觸E3000,早在兩年前,世貨引進E3000的時候就在包括耳機店、耳機祭等場合試聽過了。儘管那些地方的試聽環境,往往不若自己家中適合細細聆聽,但是E3000出色的表現仍舊是讓緋色給予不錯的分數並留下深刻的印象。
當天緋色一收到包裹,便迫不及待地把包裹拆開,速速把開箱照拍一拍後就拿起來聽了。
初開聲的E3000C,聲音跟緋色過去所聽過的有著明顯的落差:很悶的包覆感,低頻除了硬就是糊,表示E3000C確實是需要一段時間去Run in的耳機,只好插上播放器丟在一旁先給他慢慢Run個七七四十九…小時。
過了兩天,再次拿起來確認一下聲音,嗯……是有比剛開機的時候好,採用小尺寸震模的好處大概就像現在這樣了-短時間就能Run出不錯的水平……但是既然原廠建議150~200小時,那就繼續RUN下去吧。
150小時,到面對真實的時候了。
戴上E3000C,由低頻的部分開始看起,低頻不若剛開聲的那麼硬糊,而是有一層層下去的感覺,量對於緋色來說是不多不少剛剛好;只可惜下潛沒什麼回饋感(Q度),感覺像一拳打在水面上,只見漣漪(層次)不見浪花,可能還是受制於單體尺寸的先天劣勢吧。
final家的動圈耳道從以前到現在,中頻都會有一種獨特的細膩感,從緋色最早所擁有的Adagio、後來組立活動的TANE、到現在手上這支E3000C都是一樣的,緋色就稱之為final的「圈味」。這個圈味說不上毒,也不是說人聲會特別的好聽,但就是會有一種讓人聽得很順耳很舒服的感覺,這一點在其他家同等級的耳機中算是比較難得可見的。
然而,E3000C並不是常見的人聲靠前的調音,而是較為偏後一些的。在一些輕音樂、樂器量不多的情況下並不是大問題,但若背景是EDM、搖滾、甚至小交響的話,則可能會有配樂壓過人聲的問題。
整體而言,E3000C的中頻量感算是相較其他頻段要來得「突出」,表現也還是有不錯的水準,算是瑕不掩瑜,對於這個價位的耳道還是不要太過吹毛求疵了。
前面說的是E3000C繼承過往final產品的特色,接下來講的是改善之處。攤開早些年final動圈產品的頻響曲線,幾乎都能看到在6K的頻段有做拉抬的動作(甚至是最高點),這對於中頻的甜度、高頻空氣感都會有一定的助益-但這是一把雙面刃,過度的拉抬,會讓人聲有過重的齒音以致刮耳、不耐聽;E3000C基本上也還是如此,但是聽起來並不像以前的型號般刺激,調音更加地成熟了。
用播放器聽完了,還是得以現在大家普遍常使用的訊源-手機來聽一次,才能知道E3000C在不同層級的前端驅動下是不是有著一樣的表現。
在Zenfone 5Z搭配Spotify(極致音質、下載至手機內離線播放),拿個aLIEz、Shot in the Dark、Shelter來試…低頻的層次感變得比較臃腫感,解析及細膩度下降一個檔次(畢竟是手機+串流音樂,也不完全是耳機的問題),vocal則乾了些。
也無怪乎大家都說E3000C在這價位是比較難推的耳機了,不過若能有較好的前端區動它,它的聲音也相對會是這個價位的佼佼者。
結論:
「高貴不貴」是一個滿適合用來形容E3000C,甚至是現在的final的形容詞。
final這個品牌,是在不計一切成本,製作出聲音最好的發燒器材的背景下成立的。時至今日,final雖然仍有不少高價精品等級的產品-這是「高貴」;但是在E系列、F系列等較為入門的產品推出之後,final似乎不再是那麼地高不可攀-這是「不貴」。
又即便是較為入門的產品,final卻還是堅持著「做出聲音好的產品」這個最基本的原則,不會只因為是入門型號就隨意做做騙騙只看品牌的消費者(反觀…)。
雖然緋色不是很喜歡CP值這個詞,覺得買東西不能只一味地看重性價比,但是E3000C著實是一支夠格稱做高CP的產品。無論是以聲論價還是從做工、配件誠意而言,E3000C應該是可以再往上貴一個層級才是。
如果你的預算有限,又對品味生活、享受音樂有點要求的話,E3000C值得列入你的候選名單中。
圖片集:
▼ E3000C的外包裝,是以一張滿有質感的產品照做為底圖,右上角註明這支是有線控的C版。
▼ 高大上的小金標,證明E3000C有經過Hi-Res。(不過有Hi-Res認證並不等於音質好,只是技術規格符合標準而已)
▼ 背面,除了說明文字外,就是台灣世貨公司貨的產品保卡了。
▼ 打開將裡面所有的東西拿出來。左邊是多國語言但沒有中文(應該也沒幾個人會看)的產品說明書還有耳塞,右邊除了耳機本體外就是一個收納套。
▼ 先把耳塞拿出來排排站,E3000C附贈的耳塞是final自家的E-Type。連帶耳機上已經預先裝好的總共有五對(右到左SS/S/M/L/LL),外面零售一對要價130,可說是誠意十足。
▼ 耳管獨特的溝槽設計,據說對聲音有特別的助益。
▼ 毫無反應就是耳機本體。
▼ E3000C的線控為單鍵式,3.5mm插頭則是現在常見的L型。
▼ 標記左右的LR字樣在耳機下側、出線處旁邊。
▼ E3000C腔體材質為final拿手的不鏽鋼,背後所開的氣孔為沖孔成型,官方表示有助於調節低頻的表現。
▼ 拔下耳塞,與其說這是濾網倒更像是濾紙……。
▼ E3000C為粗管徑,加上溝槽的設計比較不會造成耳塞脫落。
假如喜歡緋色的文章,別忘了按讚粉專、追蹤噗浪、分享文章給同好,你們的支持是緋色繼續創作的動力。
緋色最近剛加入了新的LikeCoin支持功能,歡迎一起加入LikeCoin社群,看完文章後,順手按個讚,幫助緋色的文章能夠讓更多人看見。
相關教學請看:LikeCoin解說、註冊教學
近期留言